工作动态

当前位置:首页  工作动态

《中国航天》杂志刊登党委副书记、副校长陈夏初专访

作者: 访问量:441发布时间:2012-04-09
创新引领创业,全面培养学生开创事业能力
――访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党委副书记、副校长陈夏初
 
       近期,南航一系列加强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措施和行动,又为这所以培养创新人才为传统的大学注入了新的育人内容。《关于实施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意见》的出台、大学生创业教育学院院务委员会建制的确立,尤其是通过创业孵化平台的运行扶植出了具有示范作用的创业典型,受到了广大媒体的热烈追踪。究竟是什么样的理念和模式带动了南航的大学生创业教育,南航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获得如此成果的经验到底在哪里……
       带着一系列的问题,记者对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党委副书记、副校长陈夏初进行了专访。
 
立足于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
       问:陈书记您好,在当前国家大力提倡自主创业的环境下,高校学生创业、高校创业教育也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据我所知,在江苏省众多高校中,南航的创业教育无论是起步时间、模式体系还是成果典型都是走在前列的,继培养出了以胡铃心为代表的科技创新精英后,以周华为代表的科技创业骄子也开始崭露头角,您认为南航在创业教育工作方面取得成功的核心因素是什么?
       答:谢谢你对我们学校创业教育的褒奖,我觉得只能说在开展创业教育方面我们学校还在不断探索中,并且各项工作也在不断总结研究的过程中日趋完善,但离我们所规划的成功尚有一段距离。而确保我校创业教育方向正确、体系完备、成果倍出的核心因素就是具有前瞻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的顶层设计。我校开展创业教育紧紧围绕人才培养的目标,确定了“创新引领创业,创业推动创新”的工作理念,其宗旨是提高学生事业发展能力。我们认为,创业应该是一个广义的概念,创业不只是成立一个公司,而应该是树立一个目标,脚踏实地的完成一件事情,即开创事业。从这个意义上来讲,中国现代史上最大的创业者应该是毛泽东,是毛泽东带领着他的革命团队开创了新中国的伟大事业。我们培养的学生,毕业后开办自己的企业是创业,在单位里创出自己的一片天地也是创业,搞科研出成果、做行政造福一方百姓同样是创业。
       所以,我校首先是从广义的理解上开展创业教育的,开展的也是普慧式的创业教育。因为我们常说的创业者的素质,比如抗挫折、耐受力、坚持等等,在当今社会其实人人都要具备,每个学生走上社会从事科研、管理、服务工作都要具备创业者素质。因此我们在面上开展创业教育,希望在全体学生中培养创业意识和素质,进而具备创业能力。
       当然,狭义上的创业即开办、经营企业,我们也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在这个方面,我们提倡的创业是科技创业,是把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创业,采取的是精英化的教育,是个性化教育,因材施教,通过科学手段选拔具有创业潜质的学生,进行理论和实际的培训。我们精英化创业教育的特点、立足点在科技创新,这是基于我校浓厚的创新氛围。浓是氛围好、参与学生广泛、创新意识强,厚是学生水平高,不仅仅是挑战杯成绩好,还有其它很多科技竞赛,比如今年在巴黎举行的空客全球大学生创新挑战赛,我校学生团队在来自几十个国家的一百多支代表队的竞争对手中脱颖而出,获得总冠军,空客总裁亲自接见颁奖。此外,我们学校在大学生创新创业理论方面的研究经过了十多年的积淀也获得了阶段性成果,今年我校关于培养工科院校创业人才的课题被列为江苏省教改项目重中之重的立项。而学生科技创业典型更是体现了高质量、高成长性的特征,我校近期的创业明星周华,便是依托自己所研究的物联网领域、瞄准“感知中国”市场需求,创办并壮大了具有专业特色的科技创业企业。
       因为我们对广义创业的理解,才有普慧式的创业教育;因为要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我们才有精英式的创业教育;因为我们大学的定位和使命,我们才有创新引领创业的选择。
 
创业教育要重视因材施教
       问:听了您的介绍,我感觉南航是站在人才培养的高度在对待和开展创业教育,那么南航是如何通过创业教育促进学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呢?
       答:大学的使命是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经济社会、文化传承创新,但其根本还是在于人才培养。进入 “十二五”的开局之年,我们南航确定了“高素质公民和未来开拓者”的人才培养目标,我们学校教育教学将紧紧围绕这一目标开展工作。
       对于大学来说,开展创业教育,教育是根本,模式是手段和途径。如果以培养了多少创业明星、赢得了多少市场份额来评价创业教育的成果,那就太局限了。我觉得我们通过创业教育这项工作,应该不断反思和探讨我们的高等教育。首先,开展创业教育要立足人才培养,高校是教育机构,不是政府、不是企业,培养人才才是高校的基本职能;其次,通过创业教育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尊重个性,因材施教,让更多有理想、有特长、有潜质的学生受到我们的关注、得到我们的帮助、更好的成长;最后,以创业教育为契机,要不断更新我们的教育教学理念,促进我们的教育教学改革。总而言之,我个人认为,最好的老师是青年学生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特长;最好的学校是因材施教、个性化教育的学校。
       问:您刚才不止一次提到个性教育和因材施教,这是不是又是南航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直接体现?
       答:是的。我们学校在教育体制创新方面的工作中,一项重要的内容便是建立不同类型层次的人才评价体系。中国传统的教育,是设定一个统一的模式,按照相同的标准来培养学生、生产人才,一味追求共性,严重缺乏个性。在高等教育阶段,表面上学生自由发展时间、空间更多了,但如果评价体系、手段没有改变,导向和育人理念依旧的话,仍然走不出所谓纺锤形人才格局的怪圈。
       而狭义的创业教育培养个性化人才,尤其要重视因材施教。梳理一下办学几十年以来我们的创业校友,相当一部分都是在校期间的“边缘人”,说白了就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优等生,我和很多高校领导探讨时发现这个现象是普遍存在的,即传统高等教育很难培养出创业人才,创业人才都是靠自己的努力甚至是在学校的限制和阻挠之下顽强成长的。这说明什么,教育模式有问题。因此,这两年,我们学校建立了一个叫做“未来精英培育工程”的特殊潜质类学生培养体系,把在科技创新、行政管理、创业经营三个方面有一定潜质和浓厚兴趣的学生选拔出来,分别开小班进行培训,不断给予实践机会提升学生个性素质和能力。这里面又涉及到好多教育问题,比如如何通过科学有效的手段来挖掘潜质学生,如何对学生量身制定培养方案,如何做到学校主导和学生主体的平衡。从目前来讲,我们的“未来精英培育工程”是有成效的,倡导不同方向发展的导向让学生们敢于发挥自己的个性,几年下来形成了富有成效的工作经验,也确实发现和培养了一批有发展潜力的学生,同时通过学校各个部门的合作巩固了全员育人工作的基础。
 
把创业孵化中心办成创新工场
       问:我了解过很多高校的创业孵化体系,今天看到南航创业孵化中心的运作载体是一个实体性的公司,这和其他高校创业孵化方式有什么不同吗?
       答:这是我们学校在创业孵化模式方面的又一个创新。在创业孵化这个问题上,我们是坚持“创新引领创业”这个要求的。正如我开始所说的南航科技创新浓厚,我们倡导同学能从事以科技创新为驱动的创业。创业道路很漫长,有些素质是在学校里可以锻炼的,但有些素质是必须到社会上才能学会的,我们目前所做的,尤其是创业孵化方面的工作,其实就是基于学校办学特色,在探索学校教育向社会实战的有限延伸。因此,我们通过搭建平台,由我校资产经营公司和溧水经济开发区航空产业园共同投资成立了一个大学生创业孵化平台,就是让有创业项目和想法的团队进入这个平台,组成事业部,在公司化的运行模式下萌发创意、开发产品、开拓市场。事业部如果运行的不错,创业孵化平台将给予一定的投资,并且通过我们与政府部门建立的绿色通道,走向社会正式创业。李开复有个“创新工场”,我们学校的这个创业孵化中心就是“创新工场”的校园版,而且我们的理念、起步比其还早了一年。我们希望把我们的创业孵化中心做精而不是一味做大,事实也证明,这样的方式对我校大学生开展高层次的科技创新创业工作明确了导向,既避免了校园到处开低层次的小作坊的问题,也规避了创业初期不必要的风险,同时还确保了创业项目和团队的高成活率、高发展空间,我们的创业典型周华就是从这个平台中一步步成长发展起来的。
 
       问:听了您的介绍,确实感觉到南航是用创新的理念在开展创业教育,希望贵校在创新人才培养的道路上硕果累累。
       答:谢谢!创新人才培养的道路漫长而曲折,这对我们教育工作者来说也是一次创业。我们开展创新人才培养的研究实践工作,在大学生身上直接体现为创新教育。著名的钱学森之问――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提到当前大学没有按照培养科学技术发明创造人才的模式去办学,没有自己独特的创新的东西,其实质是要求从知识型、技能型人才教育模式向创造型、发明型人才培养方法的转型,把问题直接抛给了政府、抛给了高校,更抛给了我们这些教育工作者。创新是过程,也可以是结果,但不是目标,是一种内在需求;创新是一种思维习惯,讲求独立思考、批判性和兼容并蓄。我们学校从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比赛起步,开展创新人才培养工作,不断通过营造倡导创新的校园精神和环境,不断搭建创新教育的制度和平台,不断拓展有关创新优教资源,包括了特殊潜质人才的培养、各类培优班的建设、丰富的校园文化,到如今开展创业教育,可以说是创新教育的又一试验田。我们必须在这块试验田上思考再深入一些、工作再扎实一些,为人才培养积累更多的经验和方法。
 
来源:南航新闻网

首页 |机构设置 |规章制度 |信息公开 |下载专区 |校历

友情链接

南京市御道街29号

025-84892424

025-84891512

office@nuaa.edu.cn

关注微信企业号

获取更多服务

版权所有  2018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党政办公室  苏ICP备11035779号   地址: 南京市御道街29号   邮编: 210016  技术支持:梦蕾科技